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_全国空降高端模特预约_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

苹果叶部主要病害的识别-科技服务-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苹果叶部主要病害的识别

来源:植物保护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17
发表时间:2025-06-25


叶片是苹果树制造有机养分、合成干物质的主要器官,与树体生长、果实产量、果品品质密切相关。叶部病害防控是苹果生产中一项关键任务。

一、苹果叶部主要病害症状诊断

1、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主要侵染苹果叶片,严重时也危害果实。叶片受害前期产生紫褐色至深褐色小病斑,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演变成3种类型,同心轮纹型、针芒型、混合大型病斑。

同心轮纹型,以前期小病斑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为近圆形大病斑。病斑中心呈暗褐色,四周褪绿变黄,病斑周围呈浅绿色晕圈状,内部着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分生孢子盘。

针芒型,病斑呈放射形态向外延伸,似针芒状,边缘模糊,病斑小,数量多,常遍布整个叶片。

混合大型病斑,近圆形暗褐色大斑或数个病斑融合呈不规则状,着生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变灰白色。

苹果褐斑病叶片褪绿变黄而病斑周围却仍保持绿色,这一症状可作为甄别褐斑病的重要参考。


2、斑点落叶病

斑点落叶病,又称轮斑病、褐纹病,主要对苹果叶片造成危害,新叶特别是20天内的嫩叶危害最为严重。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直径2-3mm的褐色病斑,环绕边缘清晰的紫色晕圈。后期病斑慢慢扩大5-6mm,颜色加深,呈深褐色,边缘晕圈颜色亦加深成红褐色,典型病斑呈同心轮纹状。病叶多皱缩、扭曲、畸形。严重时,病斑数量增加,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叶片正面和背面病斑部位可产生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覆盖病斑表层,呈墨绿色至暗黑色霉状。后期特别在秋季,病部颜色变浅,呈灰褐色,病斑干枯,易断裂残缺。


3、锈病

锈病,俗称赤星病、羊胡子病,主要危害苹果叶片,也危害叶柄、幼果、嫩枝等绿色柔嫩组织。叶片发病前期产生油亮状小病斑,色泽橘红色,后期病斑扩展成近圆形病斑,微肿胀、橙黄色。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布满叶片。病斑表面着生小粒点,色泽橙红色;空气潮湿时,分泌黄褐色带有光泽的粘液。病部组织逐渐肥厚、变硬,而病斑背面丛生淡黄褐色细管状物,形似山羊胡须。严重时,病斑多、病叶易扭曲、褪绿变黄。

苹果锈病诊断的关键症状特征:叶片病斑正面肥厚、肿胀,色泽橙黄色,散生橙黄色小粒点,后慢慢变为黑色,病斑背面长出淡黄褐色细管状物。


4、花叶病

花叶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无明显病症。叶片受侵染后症状与苹果花叶病症状与寄主品种、病原株系、病毒含量、病情轻重及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等关系密切。

形成5种病症:斑驳型,病斑性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色泽鲜黄,常常数个小斑融合成大斑。花叶型,病叶产生数量少、不规则的大病斑,色泽深绿或浅绿色。条斑型,病叶沿叶脉褪绿变黄,形成不均匀分布的黄化条纹。环斑型,病叶出现近圆形或环状的鲜黄色环斑,而内部仍为绿色。镶边型,病叶边缘褪绿黄化呈黄色镶边状。

轻病状时对苹果树体影响很小,病情严重时,叶片褪绿黄花,病叶坏死、扭曲、萎缩;果树树体生长受抑制,结果率低,产量下降,甚至丧失结果能力。叶片产生数量不等、无特定大小和形态的鲜黄色斑点是诊断苹果花叶病最为明显的症状。


二、苹果叶部主要病害发病规律

1、褐斑病、斑点落叶病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是真菌性病害,属半知菌亚门。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形式潜伏在芽鳞或病果、病叶、病枝等染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2月中下旬-3月中旬,温度、水分环境适宜时,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春梢叶片完成初侵染,苹果生育期内可完成多次侵染。

苹果褐斑病最初发病的是树冠内膛或下部叶片,后期病症慢慢向上或外围扩展。褐斑病病菌潜育期短,6-12d,随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潜育期会进一步缩短,而干旱年份潜伏期延长,可达45d。苹果褐斑病在黄河滩区一般6月份为发病初期,7-9月份为发病高峰。

斑点落叶病病菌潜育期非常短,侵染48h即可发病,而且病菌具有再侵染性强、流行广等特点。病菌对苹果叶片致病力强、危害性大,特别对幼嫩叶片致病性更强,而老叶受害较轻?;坪犹睬?月下旬苹果落花后即发现斑点落叶病症状,5月中旬-6月上中旬出现小高峰,新叶染病,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正遇高温多雨季节,此时斑点落叶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2、锈病

病原菌一种典型的转主寄生菌,属担子菌亚门。其整个生活史可形成冬孢子、担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4种病菌孢子。前两种病菌孢子产生在龙柏、桧柏、刺柏等转主寄主上;后两种产生在苹果、梨等寄主上。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角或菌丝体形式潜伏在转主寄主的菌瘿中越冬。

翌年春季环境适宜时,冬孢子角胶化膨大形成担孢子,借风传播,可直接从气孔侵染树体。侵染部位显现病症后,慢慢形成内含大量性孢子的性孢子器,呈小粒点状,色泽橘黄色。后期产生呈丛生细管状,色泽黄褐色的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传播侵染龙柏、桧柏、圆柏等类植物的枝叶,并在转主寄主的病部越冬。锈孢子仅侵染转主寄主,而担孢子仅侵染寄主,病菌无夏孢子阶段,没有再侵染过程,属单病程病害。桧柏等转主寄主栽植的规模和距离决定着苹果锈病的发生概率和轻重。转主寄主栽植多,距离近,则越冬菌源基数大,病菌完成初侵染的潜在性高。

3、花叶病

花叶病是一种系统性全株病毒性病害,染病后整个树体带毒,在树体内不断增值积累,终生危害?;ㄒ恫≈⒆创釉绱好妊考闯鱿植∫叮?/span>4-5月份发病最重,7-9月份高温季会逐渐隐退,秋季凉爽后又恢复发病,轻型症状表现较为明显的高温隐症现象。苹果花叶病毒主要通过嫁接等无性繁殖传播,无论是砧木还是接穗均能传播。农事操作、昆虫、根系等也可传播,但传播率低。

苹果叶部病害的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立地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降雨与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锈病的发生流行关系最为密切,多雨条件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的产生、繁殖和传播。降雨早、雨水多则发病重,而降雨少则发病轻。地势低、排水差、湿度大,枝叶徒长、光照不足、通风差,施肥不均衡、有机肥用量不足、管理粗放,树势弱的果园也容易引起苹果叶部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64